新华社济南1月21日电 题:面对伤痛,我们必须更全力以赴
新华社记者 陈灏、张昕怡
正在紧张施救的山东栖霞笏山金矿事故现场,传来让所有人都不想听到的消息:20日晚,井下一名被困人员伤势恶化,倒在了希望的门槛前……
时至今日,救援工作已经有了一系列重大进展:救援人员打通钻孔,准确找到了其中11名井下被困人员,并接通电话、输送给养。每一秒钟的坚持与努力都离胜利更近一步,此时倒下,更让人痛心和惋惜。
生命至上。为营救被困的22人,国内顶尖专家、顶尖设备云集一处;为再搏一分钟、一秒钟,多台钻机昼夜不停,救援人员冒着严寒24小时轮作,有的甚至30多个小时没有合眼……所有人都希望升井通道能尽快打通。
但救援面临的条件之复杂、难度之高也超出常人想象:穿越600多米的复杂地层,将钻孔精准打进宽仅3米的巷道,中途稍有偏差就可能前功尽弃。现场钻孔作业其实已经历多次打偏和纠偏,有两个钻孔因为“卡钻”而中途报废。打通两个二三十厘米孔径的钻孔已属不易,打通可供救生的70厘米级大孔径钻孔更是难上加难。修复主要升井通道回风井井筒,同样面临重重困难。爆炸就发生在井筒内,巨大的冲击波导致大量的钢筋、管线、机械等物品坠落、纠缠,堵塞井筒,作业面极小,人工清障耗时费力。
失去一个鲜活的生命让人悲痛,救援面临的危险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更让人揪心。透水、有毒气体、井筒坠物等风险,让救援的每一步都必须慎之又慎,一旦发生意外,10名被困人员、11名失联人员乃至救援人员,将处于更危险的境地。
不惜一切代价、穷尽一切手段,科学安全施救,争分夺秒全力以赴,这既是现场救援人员的信念,也是全社会的期待。被困人员在一次次电话里、一张张纸条中,表现出来的沉着和对救援工作的信任,令人动容,也让我们充满力量。
救援不停,希望就在,伤痛会让我们更加奋力前行!
责任编辑:阮雪梅
登录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
陕西0新增!我国本轮疫情流行高峰已经过去!疫情何时结束?钟南山最新回应
相聚红色热土 共享绿色全运
市公安局开发区分局组织党员民警代表参观市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市盐业公司举办联谊会庆祝新中国70华诞
静美的江畔
三月十五日,到汉台去看油菜花!
网站简介| 关于我们| 频道合作| 法律声明 | 编辑部邮箱| 官方微信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12377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汉中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方式电话0916-222663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80005
汉中日报社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举报邮箱hz_wxb@163.com 汉中新闻网举报电话:0916-2818532
陕公网安备 61070202000368号